深圳科技网  >  美文 > 正文

今明两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如何做?

今明两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如何做?

——《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解读

光明网讯 (记者 陈海波)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以下简称《重点任务分工》)。接下来两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如何开展?记者就《重点任务分工》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

过半强制性标准拟废止或转为推荐性标准

记者: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部署,标准化工作改革分三个阶段实施,2015-2016年是改革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完成情况怎么样?

答:第一阶段可谓开局良好。一是强制性标准清理评估工作基本完成。13290项强制性标准和计划进行了整合精简评估,超过50%的强制性标准拟废止或转为推荐性标准。二是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近10万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集中复审,有近30%左右需要修订完善。三是团体标准培育发展起步良好。目前已有515个社会团体制定了814项团体标准,依靠市场配置标准化资源成效初现。四是企业标准放开搞活成效显著。全面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备案管理,全国已有7万多家企业,公开了30多万项标准,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极大释放。五是标准制修订管理不断改进。加快标准立项频次、缩短立项周期,从2016年开始,国家标准立项频次由平均一年2批增至一年4批,立项周期由平均8个月缩短至3到4个月。六是标准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在ISO、IEC提交国际标准提案达160项,同比增长113%。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的中国专家近5000名,我国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数量首次突破国际标准新增数量的50%,在高速铁路、家用电器、移动通信等领域已处于国际领跑地位。七是建立了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为牵头单位,成员由3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目前已召开了三次全体会议。

记者:强制性标准是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任务分工》对强制性标准改革有什么新的部署和要求?

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根据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对拟废止的强制性标准公告废止;二是对拟转化为推荐性标准的强制性标准公告转化,使其不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尽快完成文本修改;三是对拟整合或修订的强制性标准,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分批提出修订项目计划,推进整合修订工作。目前,国家标准委已根据强制性标准清理评估结论,废止了《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等首批39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强制国家标准的统一管理,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健全强制性标准管理制度,确保强制性标准更好地守住底线,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

将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

记者: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请问《重点任务分工》对培育发展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有什么要求和安排?

答:一方面,释放企业标准活力、助推企业创新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本着“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为企业“松绑减负”,在机制、平台、人才等方面强化对企业的政策支持,释放和激发企业标准活力。一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出建立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对企业公开的标准进行比对和评价,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鼓励企业制定更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打造更多的中国金字品牌。二是要求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质量承诺,引导市场消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是进一步探索建立企业标准化需求直通车机制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快速通道,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服务“双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发展壮大团体标准。一是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明确制定原则,严格制定程序,构建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和信息公开制度、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规范,建立第三方评估、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评价监督机制,推动团体标准制定主体诚信自律。二是扩大团体标准试点,逐渐形成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鼓励社会团体发挥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优势,制定一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三是鼓励在产业政策制定以及行政管理、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工作中适用团体标准。

主要消费品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达到95%以上

记者: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第二阶段《重点任务分工》提出了哪些措施?

答:一是实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与沿线重点国家在国际标准制定、标准化合作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二是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增强标准国际话语权。建立中外标准化专家合作交流机制,鼓励中国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处工作,将国有企业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取得的重大工作成果纳入考核体系。四是组织翻译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以及对外经贸合作急需标准,推进重点领域标准中外文版同步制定工作,推动中国标准海外应用。五是积极开展中外标准比对分析,加快提升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装备制造业部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以上。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

记者:推动标准化工作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科学管理,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重点任务分工》着力从三个方面提升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一是强化科技与标准的互动支撑。加大科技研发对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加快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三同步”。二是加强标准化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无纸化、专家投票电子化、标准编审一体化,提高标准制定效率,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加强标准立项评估工作,强化标准制修订过程监督,建立标准实施评估机制,健全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动态管理,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公开考核评估结果,强化结果应用。2017年,国家标准委将组织开展200个以上技术委员会日常考核评估工作,公开考核评估结果,强化结果应用,对达不到要求的技术委员会,采取重点监督、暂停工作、调整撤销等措施,完善技术委员会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同时,为扩大技术委员会工作的开放性,《重点任务分工》也明确要求鼓励和规范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四是建立标准化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标准化专项基金,探索建立标准创新融资增信制度,支持标准化创新发展。

近万项国家标准已免费公开

记者:国家标准公开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的明确要求,请问《重点任务分工》对此有什么安排?

答: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标准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基本公共服务,备受各界关注。《重点任务分工》一方面要求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文本,推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文本向社会免费公开;另一方面强调要在遵守国际(国外)标准组织版权政策的前提下,推进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的国家标准公开工作。为此,我们出台了《推进国家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今年3月16日“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目前,2017年新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和2017年之前发布的部分国家标准已上线公开,包括346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305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文本和3072项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题录信息,共计9590项。截至3月31日,“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运行短短15天内,浏览量达到532.6万次,访问人数超过69.4万;标准在线阅读15.9万多次,下载近9万次。标准公开受到了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欢迎,浏览和阅读量不断攀升。

国家标准委将于2017年底前,陆续公开其他约19000项非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非采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