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汹涌而至的长寿时代遇上医疗支付不足和服务碎片化难题,作为老年健康保障主力军的老年医学,该如何促进健康老龄化,创新老年健康管理?今天泰康健投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在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老年健康创新峰会”上,多位专家从多重用药、血管健康、认知、全病程管理与支付等角度探索健康衰老之路,为老年医学发展建言献策。
血管健康人更长寿
▲ 湖北省老年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存泰
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因此,血管健康人才能长寿,维护好血管健康既要控制动脉硬化,又要延缓或逆转动脉硬化即减缓血管衰老。
建立完整的血管衰老的评估体系,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衰老进行干预,才能更好地维护血管健康,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将为健康中国,健康老龄化作出一定的贡献。
全病程管理能促进医养融合机制形成
▲ 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院长、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个案管理分会会长孙虹
全病程管理(即个案管理)以某个疾病和单个病人为中心,通过多专业、多团队、多环节、跨机构的合作,为病人提供覆盖院前服务、院内诊疗、出院后的康复护理等连续性医疗健康照护服务。全病程管理服务如果做到位,完全可以取代家属对老年人的照护管理,从管理模式和功能上助力医养融合和医险结合机制的实现。因为它能将独立的、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无缝连接起来,帮助更好地控费。
全病程管理可能出现以下四种组织形式:第一,协议形式形成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容易形成,不容易持久;第二,以大型医院为核心,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全病程管理中心,这是现在的主要形式;第三,大型的医养结合、医险结合机构打造的紧密型全病程管理体系,效率最高;第四,成熟的独立机构通过搭建全病程个案管理平台,组建全病程管理网络。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医院都可以加入该网络。
加强多重用药管理,为老年人健康护航
▲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七届副主任委员、湘雅二医院老年科主任蹇在金
老年人多病共存,导致多重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多重用药导致药源性疾病,又使得老年人病情恶化,最终进一步加剧多病共存。
判断老年人多重用药,既要看其药物使用种类,也要看是否与适应症相适应。在给老人做多重用药评估时,第一,从剂量、疗程等角度对用药的适当性做出评估;第二,对用药的利弊进行评估。
为了控制不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使用更多的药物,是典型的多重用药,对策就是停药,千万不要用一种药物去治疗另一种药物的副作用,不做任何处理有时候是一种好的疗法。
没有真正安全的药物,只有具备良好安全意识的医生,我们都要做一位具有安全意识的医生。
预防老年衰弱及肌少症,尽早识别是关键
▲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研究员于普林
老年人衰弱和肌少症是老年医学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造成和加剧衰弱以及肌少症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其中生活方式和环境是两个主要因素。因此,如何确定衰弱及肌少症的高危人群,采取何种预防措施来干预非常重要。
衰弱和肌少症是动态的过程,早期识别衰弱和对肌少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一环,对重度的衰弱和肌少症要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老年人应合理降糖,警惕低血糖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泰康之家首席专家杨文英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急性并发症死亡率高。低血糖会导致老年人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其认知障碍。
老年人控制血糖的目标和非老年是不一样的,在老年糖尿病管理过程中,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应该合理、安全地降糖,让血糖维持在一个合理的目标值。血糖管理早期不是为了改善症状,而是预防长期并发症。
长寿时代,百岁人生。泰康用长期养老年金保险规划养老资金,用长寿社区提供实体服务,创新了“幸福有约”的“保险+支付”的全新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人们规划和度过长寿、健康、富足的一生。
|